在靜默中與神連結:受難節默想

1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
為甚麼遠離不救我,不聽我的呻吟?
2我的神啊,我白日呼求,你不應允;
夜間呼求,也不得安寧。
3但你是神聖的,
用以色列的讚美為寶座。
4我們的祖宗倚靠你;
他們倚靠你,你解救他們。
5他們哀求你,就蒙解救;
他們倚靠你,就不羞愧。
──詩篇22篇1-5節
在世的生活,總是充滿挑戰和掙扎。就算是人生順境、事事如意的時候,生活也不一定天色常藍、花香常漫;我們總要忍受試練。
我們都明白這個現實,掙扎有時更會顯得多餘──痛苦如此巨大、如此徹底,甚至使我們懷疑自己能否忍受。面對這樣的日子,搖頭慨嘆今天過得不好,是不足夠的;就算用盡全力,試著用理性解釋痛苦和黑暗,似乎也是毫無意義的。有時我們只能問:為甚麼?
受難節紀念的事蹟,無疑就是這類絕望境況的典範。想像自己就在門徒身邊,見證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自然會想像到他們的恐懼和困惑,那份悲傷和孤獨。
悲痛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會帶來孤獨。大衛在詩篇22篇也表達了這份感受:「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為甚麼遠離不救我,不聽我的呻吟?」神似乎忘記我們,也離棄我們了。不過現實是,我們在苦難中仍有彼此,可以互相理解;我們並不孤單。
大衛明白這份孤單,他在詩篇22篇續說:「我們的祖宗倚靠你;他們倚靠你,你解救他們。他們哀求你,就蒙解救;他們倚靠你,就不羞愧。」大衛呼求神,記念神向他祖宗彰顯的信實。在十字架上,耶穌也引用了大衛的呼求,也祈求神的信實和保護。受苦節提醒我們,我們並不孤單。我們與前人一同團契——大衛、路得、保羅和耶穌,我們理解他們的痛苦,他們對我們的痛苦感同身受。
即使在耶穌釘十字架的時候,他也並不孤單;有兩個犯人在他左右,一同受苦。在這個可怕漫長的煎熬中,耶穌與他們連結:「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裏了。」(路23:43)
受難節或會令人覺得不安,恐怖和血腥籠罩四周,人群的嘲諷和哀號震耳欲聾。不過與黑暗和雜音共同出現的,是靜默的連結。耶穌看見痛苦的我們,理解我們的悲痛;我們在神面前哀號時,他也在其中。
和平勝過混亂,生命勝過死亡,是復活節的奇跡;受難日的奇跡,則是神在我們痛苦的時刻,願意理解和陪伴我們。耶穌不止消除苦難,更會在我們受苦時尋找我們。我們同樣可以尋找彼此,給予肯定、支持和同情。「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這樣就會成全基督的律法。」(加6:2)
黑暗和悲傷不會得到最後勝利,我們仍有理由堅持盼望;即使身處黑暗,我們也並不孤單。阿們。
撰寫:Emma Tweitmann
攝影:Annie Spratt
翻譯:Rita Po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