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的神學

「從整本聖經可見,神所做的就是邀請人們表達他們的聲音和行動、創造,站出來反對不公義,並創造和生活,幫助他人活出愛。」
我們的創作,無論是藝術作品、公司、花園、混音帶還是世上的一切,都必須在從與神同行的生活中,找到深層的創造力。創作者領受的呼召──我們身為創作者領受的呼召,不應被視為因認識基督而來的個別志業,反之,我們應集體回到那創世以前的古老真理。
創作的火花從何而來?為甚麼創作很重要?我們為藝術努力的目的是甚麼?藝術跟與主同在的生活有甚麼關係?我們思考創作的神聖任務時,這些都是根本和重要的問題,值得正視。
《創世記》和《出埃及記》提出了兩個反省。這兩個反省都是引子,而非全面評論,希望讓讀者從創作者的角度閱讀經文,為我們將創作連結與神同在的生活,踏出第一步。這些都是建立創作神學的起點。
我們創作的渴望就是神的印記
最古老的故事,就是創作的故事。神開創,神製造,神整合。
神抓著虛空,並給予脈絡。一切都是好。(創1:1)
重要的是,神的第一個行動,就是屬於宇宙和群體的藝術項目。這個三一的共融團契,為天空建立秩序,使萬物遍滿大地。「起初,神創造」開創的可能性,開創了更多可能性。
我們必須緊記,創作者是創造可能性的人。
神的志業是成為慷慨的創造者,這是《創世記》的第一件事,記載在一切事情之前。這是個大好信息。
因著神所流露的慷慨生命,人得以受造。(創1:27)人類是神設計的動力。
如果我們真的認為人是照神的形象所造,其組成反映了創造我們的主,那麼,我們如何處理自己的設計和創作,就是十分重要的問題。
上帝以美好的萬物遍滿大地,我們的創作又應該怎樣?
我們創作的渴望,是由神創設世界的動力所推動。神是第一個藝術家,他將自己擁有的投入藝術,我們都學習他的榜樣。我們同樣可以與神同工,以美好的萬物遍滿地上嗎?我們也能開始創意的項目,帶來醫治、恢復和盼望嗎?
神對人類的第一條誡命不在《出埃及記》,而是在起初創世的時候:「要生養眾多,遍滿這地」,呼召人們遍滿和治理大地。(創1:28)
我們創作參與在神展開和孕育美善的過程,將美善遍滿大地。我們創作的渴望,是神的印記,設計在我們生命的肌理之中。藝術家和創作者對此的感受尤其深刻。
我們不止獲邀造出新的事物(創2:19),更是獲邀與神同工,讓神創意的靈——人類領受的恩賜,充滿這地。即使人類已經四分五裂,這個仍然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古老的事,是在創世以前的真理,我們不能忘記。
這樣說,不代表我們所造的一切都是好的,但確實代表創作的行動本身是好的。我們是人類,反映了神的形像,獲邀為創造的創意展現而與神同工。我們是創造者,因為神是首先的創造主。
創意的計劃能連結群體
《出埃及記》以五章(35-40)的篇幅,討論公共藝術作品的規模、製造的過程和作品對群體的影響,這個過程充滿上主的臨在。
故事一開始,描述了以色列人為會幕奉獻大量資源,會幕是可以移動的建築,上主的靈將會內住其中。(出35:4-9)
金、銀、銅,不同顏色的紗和細麻,山羊毛,染紅的公羊皮,精美的皮料,金合歡木,點燈的油,香料,紅瑪瑙與寶石,都獻予這個製造會幕的計劃。由創造而來的,因為新的創造而有所收獲,而群體的每個成員都參與其中,按著能力奉獻。
然後,創作者收到邀請,開始製造:「你們當中凡心裏有智慧的都要來,製造一切耶和華所吩咐的。」(出35:10)
來製造一切耶和華所吩咐的。生養眾多,遍滿這地。這些誡命都是神從心而發的。
以色列群體回應上主的呼召,合作製造美麗的作品來敬拜神。(出35:20-29)有些人奉獻支持這個計劃,有些人則獻出他們的技藝,但這類神聖的眾人之工,需要所有人的參與。
《出埃及記》35章記載了人們慷慨捐獻財寶和手藝,加上神的誡命;這樣創意工作的結果,使群體連結起來,也造就了人類歷史上極其重要的神聖建築。
神臨在以色列人的地方,由人們合作建立,並經過禮儀祝聖。(出40)人們以創意活力盡其所能,讓整個群體都能經歷神在會幕的臨在。
製作為甚麼這樣重要?為甚麼我們要費心創造?因為創意的計劃連結群體,無論是人與人、人與大地,還是人與神之間。
人類共有的創作精神,就是連結的起點,甚至能將破碎的重新連結,變得整全。我們是神的形像(Imago Dei),有創造主的形像,能夠為了人類的幸福而一同服事和製造。
重新整合地上的素材,將之化成新的事物,就是將可能性延伸至世界。這是我們的管家職分,是生養眾多、遍滿這地的一部分。
當我們一同製造,就是以完整和真實的方式,活出與神同行的生活。我們在群體中製造,就是回到創世以前那古老的真理,而且那是好的。阿們。
撰寫:Geoff Gentry
翻譯:Rita Po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