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灰日的反思

我因律法而向律法死了,使我可以向上帝活著。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加拉太書2:19-20)
死亡,不是我們喜歡討論的話題。雖然死亡的現實無可避免,但我們總是傾向否認,會想像自己可以某種方式死裡逃生、倖免於難,也會選擇避而不談,直至避無可避——我們被死亡刺痛,為失去而哀悼,被逼走進死蔭幽谷。
我們也可以選擇另一個方向,不必等待死亡踏出第一步;我們還有另一道路,就是十架之路。十架之路由耶穌先行踏出,他迎戰死亡,沒有視而不見。聖灰日是這條另類道路的第一步,我們清醒地凝視深淵並走進生命的有限,而不是選擇遠離。
物件被燒毀後,只會留下灰燼。灰燼象徵我們可見的人性最終會化成怎樣——就是當我們裡面的光熄滅,被裹屍布包好之後。除了神在創造生命時給我們的氣息之外,我們不過如歌曲所唱,是風中的塵埃。根據教會傳統,我們會在聖灰日,透過在額上以聖灰劃十字的禮儀,來承認這個現實。我們可以否認這個現實,但卻無法迴避。
根據聖經記載,蒙灰是哀悼的意思,人們會為所愛的人受苦或離世而悲痛;另一方面,蒙灰也可以是抗爭的一種形式,是對於世間不應如此的哀號。哀悼和哀號,可以在聖灰日同時出現。面對不斷出現的痛苦和無可避免的死亡,我們不是帶著恐懼,而是帶著信心——是以十架為記號的聖灰所建立的信心。
聖灰日,記念人們起初受造和永恆命運的模樣,我們不必溫和地走進良夜,擁有的更不止是抗拒天光沒滅的怒吼,因為世上有道真光,是黑暗無法戰勝的。在基督的復活裡,我們得著勝利,以永恆黎明的新可能性遮蓋死亡的陰影——所遮蓋的,不止是身體的滅亡,更是夢想的幻滅。我們面對的失敗,引誘我們相信自己已經完結;我們面對的失去,威脅將我們埋沒在哀悼之中。
使徒保羅希望加拉太信徒——這個努力自救的群體,從努力追求完美的灰燼中生出信心,並願意放下戒心,坦誠面對我們的共同弱點和缺陷。只有當我們放下自己,信心才能持續——我們不再需要成為正確的,在犯錯時不再需要否認,也不需要拒絕別人原諒自己。信心不是財產,而是禮物,這份禮物是來自願意被人拋棄的愛——證明這份愛比死亡更加強大。基督那屬神的愛,在我們生命的灰燼中呼吸、形成,並塑造了新的可能性。
撰寫:Chris Tweitmann
攝影:David Dvořáček, Susan Wilkinson, and Tomasz Filipek
翻譯:Rita Po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