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之美

9於是她們從墳墓那裏回去,把這一切事告訴十一個使徒和其餘的人。10把這些事告訴使徒的有抹大拉的馬利亞、約亞拿,和雅各的母親馬利亞,還有跟她們在一起的婦女。11她們這些話,使徒以為是胡言,就不相信。
12彼得起來,跑到墳墓前,俯身往裏看,只見細麻布,就回去了,因所發生的事而心裏驚訝。
──路加福音24章9-12節
撫心自問,我們其實也不算充滿盼望。盼望當然是個好,但在某程度上,大概也算是幻想;事實是,我們不會預期盼望──對更美好將來的願景,可以實現。接踵而來的壞事、備受破壞的制度和不守信用的見證,如同雪崩淹至,容易令人感到挫敗。「為甚麼還要抵抗呢?」我們會問;因為糟透的結果,似乎無法避免。
這樣看來,盼望是過時、幼稚和令人畏懼的。我們也會假設,人們之所以能保持樂觀,是因為不夠留意情況而已。默想耶穌復活的故事時,我們很可能也會同意使徒的想法,以為是胡言亂言,不會相信;也可能會忍不住對那些婦女搖頭,因為她們的想像天馬行空。當時只有彼得起來,投入這個幻想中。
這個對盼望的理解,反映了我們對自己的保護。憤世嫉俗的心態有時就像盔甲一樣,使我們更加強大,也保護我們不受傷害;因為如果我們知道會失望,就永遠不會真正失望。現實中,憤世嫉俗和虛無的心態更會使人盲目。婦女發現耶穌墓前的石頭移開那天,有兩個門徒正在以馬忤斯的路上,他們以為已失去所有盼望,以致無法認出與他們一路同行、已經復活的耶穌。(路24:13-21)
復活節邀請我們進入神對一切受造的願景,呼籲我們保持夢想,拒絕相信死亡和毀滅必然發生的說法。虛無的心態哄騙我們一切即將結束,但空無一人的墳墓卻喚醒我們──就在此地此時,聖靈正在工作,喚起美善,言說主愛,啟示平安。盼望不是幻想或白日夢,而是認定創造主獨行奇事;因著盼望,我們帶著意識勇敢成長,走進神的更新,並在這個過程中彼此同行。
耶穌就在身邊,何必到墳墓找他?放棄或嘲笑盼望,就是將自己隔絕於神定意賜予的美善;認為自己無法參與神的美善,就是屈服於謊言之下。我們有理由保持喜樂──不止在復活主日,更在日常生活;就如羅馬書5章3-5節所說: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落空,因為神的愛,已藉著所賜給我們的聖靈,澆灌在我們心裏。」
復活節使我們得著力量,期盼一個更加美好、已經更新和更加美麗的世界;也鼓勵我們擁抱盼望──不只將盼望看成虛構的想像,更將之看為值得追求的具體目標。當我們為公義付出,向群體和世界表達愛與慷慨時,就進入了復活的好消息。
這個復活節,讓我們掙脫虛無心態的枷鎖,在歡喜快樂中活出新生。阿們。
撰寫:Emma Tweitmann
攝影:Andréas Brun, Subhasish Dutta
翻譯:Rita Po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