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屬創作者的群體:共享神的創造使命

願創作者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我們是群體的一部分,這個群體一同跨越了幾千年——而且是好的。阿們。
我們的信仰既有傳統,也會不斷更新。這個信仰源於多個世紀前的故事和那位不變的神,而我們每天都會遇到新的真理,就像在頁邊空白位置寫上註解,甚至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讓我們有所反思。
這個美麗的互動,就是成為基督徒和為神創作的意思。沒有過去,我們就不能理解現在,但我們會繼續向前,目標是以新的眼光看待舊事,並以後來者可以理解的方法演繹。不過,為了使改變發生,回望過去仍然是重要的,尤其是以心靈而非肉身回望。我們在內心騰出空間,尊重和記念自己DNA中的創造是來自神,也繼承自歷世歷代的創作者。(如欲進深閱讀,歡迎瀏覽我們的文章系列:〈成為創作者〉)
在崇尚個人主義的文化中,我們很容易受到試探,要證明自己特立獨行。另一個試探就是,我們很容易被創作壓得喘不過氣,逼使自己發揮才華、帶領風潮和發表預言。藝術家是走在前線的戰士,會包裹傷口,宣揚真理;我們也是翻譯者和領袖,獲賜的不止恩賜,更是責任,要藉著作品將人們領向耶穌。這樣榮耀的工作,因著人類的破碎,容易被扭曲成驕傲和壓力來源。
我們可以藉著記念,對抗這些試探。我們與歷世歷代的創作者一同敬拜,在投入歌曲和哼唱之前,必須記念和肯定一個現實——在成為作者之前,我們都是故事中的人物;我們所在之處,都是刻意安排的。我們並不孤單。
就是這麼簡單,我們必須提醒自己,自己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後一人。或者我們可以寫出優秀的故事,或者我們能帶人信主,或者我們永遠無法看見努力的成果——我們的努力,卻仍能榮耀神。
要養成記念的習慣,我們可以記念的行動開始每天的生活:肯定我們努力的基礎從何而來,肯定前人創作的歷史,肯定前行者舉手獻給神的哀歌、崇拜和懺悔之詩。我們可以保存歷史悠久的詩歌和禱告,從中支取力量,並連結素未謀面的人。我們可以感謝神,正如畢德生牧師所說,「我們醒來,就身在不是我們創造的世界,得著不是我們賺取的救贖。」
撰寫:Alana Freitas
攝影 (順序):Christopher Burns, Jehyun Sung, Bryce Evans
翻譯:Rita Po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