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真正的愛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林前13:4-7)
人們的文化踐行、藝術表達和個人意見又多元又廣闊,不過對於愛——至少對於愛的核心地位,卻有其普遍共識。愛的渴求、愛與被愛的需要,都在歌曲和螢幕上一再清楚表達。愛是世界需要的,愛也是你所需要的一切。
不過,真正持久的愛是難以觸摸的。我們都在尋找愛,有時相信自己已經找到;不過我們總是很快墮入愛河,卻又很快不再愛了。愛不止是感覺,愛更會不受掌握,超出我們的控制範圍。
我們知道,愛是個選擇,是個決定,是個承受巨大風險的承諾。選擇去愛,就是敞開心扉,接受失望的可能。我們追求愛的時候,容易因為拒絕而感到受傷,甚至會感到被背叛的痛楚。對於心碎的人來說,甚麼不是愛似乎比甚麼是愛更易明白。
一次又一次被拋棄,可能會令人厭倦。我們會面對試探,不想再追求愛,並開始滿足於一切可以賺取甚至買到的的親密關係和感情。不過我們心裡知道,當感情變成交易時,愛就不是真的。這樣的愛,是假的。
哥林多前書是保羅的書信,寫給面對危機的哥林多教會。他在信中提醒,真正持久的愛,不是靠犧牲他人回應我們的渴望來延續,而是透過我們無條件追求他人的幸福而實現。練習忍耐和恩慈,而不是沉醉於嫉妒和自誇;即使我們是對的,也要慢慢動怒和願意原諒,而不是堅持他人的錯誤。愛是透過禮讚和保護人類尊嚴來表達的。
保羅所寫的連串經文提出那更高層次的愛,是我們難以企及的。如果我們仍然靠自己努力追求,真正持久的愛就不可能延伸到別人身上。這樣的愛必須首先是從神而來;神給予人類,我們才可以彼此分享。
愛就是這樣從降臨了。神的愛——神就是愛,在耶穌基督裡成為人類的一份子。我們觀看,我們學習,並在耶穌愛人時跟隨他。耶穌的愛,透過倡議的話語和對「他者」的醫治擁抱來表達,那些人都是社會所排斥和邊緣化的。這份愛體現在人們願意服事有需要的人,甚至願意作個人的犧牲。無條件給予的愛,面對拒絕和背叛,卻總是帶著饒恕。愛,那願意死去以使人活著的意願,證實是比死亡更加強大。看著耶穌的生命和受死,我們不但發現怎樣完全去愛,也發現自己怎樣完全被愛。
「基督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約壹3:16)基督的愛改變一切,為我們帶來更深更闊的視野,超出我們經驗和想像的限制;也給我們力量,跳出過去的傷口和當下的挑戰。這是我們需要的愛——在多元中感受美好而不是恐懼;當我們渴望醫治和整全時,肯定合一而非分裂的重要性。這就是我們領受的愛,是我們蒙召與人分享的愛。
撰寫:Chris Tweitmann
攝影:Annie Spratt, AJ Garcia
翻譯:Rita Po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