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小孩一樣的信心

1當時,門徒前來問耶穌:「天國裏誰是最大的?」2耶穌叫一個小孩子來,讓他站在他們當中,3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像小孩子一樣,絕不能進天國。4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裏就是最大的。5凡為我的名接納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納我。」 ──馬太福音18章1-5節
小孩子總是令人覺得奇妙,他們會被簡單的事物吸引,深感敬畏,並會說出多數成年人不敢說的真話。我們會佩服小孩獨到的見解,並佩服他們能以有趣迷人的方式,描述成年人的概念;不過我們在談話時,卻很少提到他們。
馬太福音、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都有記載耶穌在意想不到的時刻,表達對小孩的重視。有天門徒問耶穌:天國裡最大的是誰?我們可能會覺得門徒想耶穌讚賞和肯定自己的地位,畢竟他們是耶穌選出來朝夕相對的人。可是,耶穌卻叫了附近的小孩過來,將他看為理想的天堂成員,使門徒十分驚訝。小孩經常因為天真無邪而被人忽視,這時卻突然成了耶穌揀選進入天堂的寶貴榜樣。
閱讀這個故事時,我們可能也會像門徒那樣問:變得像小孩那樣,如何幫助我們理解天國的價值?
耶穌指出的第一點,是小孩的信靠。小孩需要成年人照顧他們的日常和基本需要,因此他們願意在脆弱時求助。隨著小孩成長,他們對家長的需求愈來愈少,但耶穌卻就在這個階段讚賞他們,為甚麼?那是因為信靠神的憐憫和恩典,使我們得以進入天國。信靠,是我們信任神會供應,並會幫助我們得著最大的喜樂;這樣也是承認我們的限制,並願意接受神的引領。
另一個小孩的特質,就是他們的對話以問題為主。他們會透過發問來增長知識,認識世界的運作;同樣,他們會以完全坦誠的態度回答問題,絕少因為社會習俗或禮貌而有所保留。門徒問問題時,心裡有著既定答案;但小孩卻是為了學習而發問,如果他們知道答案,就未必會問問題了。我們與神的關係也很類似──如果我們帶著既定答案發問,是不對的;但如果我們真切向神祈求知識和智慧,就會得著不同的角度,得以理解世界。
我們長大成人,卻仍然會因為小孩的信靠感到溫暖,也會因為他們有想法又獨特的問題而動容。小孩的開放態度,加上好奇心和脆弱,為我們信仰生活的哲學對話,加添獨到的見解和喜樂。當耶穌叫小孩過去,教導門徒要從卑微天真的人身上學習時,門徒想必十分驚訝,但我們卻由此得以認識天國的價值觀。下次,當我們再遇到小孩發問時,不妨細想他們的好奇心和信任能帶來甚麼提醒;又當我們看見信仰如何透過向神發問而得著長進時,願我們保持驚歎。
撰寫:Sabrina Dawson
攝影 Michał Bożek, Nguyen Bui, Markus Spiske
翻譯:Rita Po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