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詩篇》塑造我們的靈性

我們相信,當我們讓《詩篇》塑造我們的靈性時,我們便願意學習新的方法和詞彙以表達我們與神的關係。
當我們打開《詩篇》閱讀時,我們同時正在敞開我們的內心去認識作為人的意義。 這本古老的詩詞歌集著重介紹了人類所能享受的廣泛的情感和靈性體驗。 我們了解到哀悼、悲傷、感嘆、愛、喜悅、寬恕,以及在我們繁複的生活中與神聯繫的意義。 這是一部關於我們生活中與神、群體和造物之交錯的廣闊而富有創意的史詩。
美國神學家沃爾特·布魯格曼(Walter Brueggemann)把《詩篇》描述為向我們展示了與神同在而產生的豐富和充滿真理的世界。 我們認為這是藝術的最終目的:向我們展示新世界,並想像真理和豐富的新現實,而《詩篇》便是幫助我們到達此目的的強大指南。
一、《詩篇》向我們展示了各種人性
當我們閱讀《詩篇》時,我們正在閱讀的正正是我們人類所經歷及體驗的,這些體驗都在書中一一反映出來。 這是一種解放,它證明我們並不孤單,證明人類在認識及與神同行以前,便已像我們所經歷的一樣。
以下便是《詩篇》中一些活生生的例子:
「我們要來感謝他,用詩歌向他歡呼!」(詩 95)
那痛苦的 — 「在陰間有誰稱謝你?我因唉哼而困乏」(詩 6)
那絕望的 — 「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詩 22)
那好奇的 —「誰像耶和華 ─ 我們的神呢?」(詩 113)
《詩篇》向我們展示了人性。 它們將我們的經歷融入了神的子民的廣闊情感歷史之中。 當我們帶著痛苦、絕望、喜悅、好奇、或其他任何我們在人性中所深切感受到的陌生事情時,我們就期待著那群聖人穿越時光隧道對我們說:「就像那時候一樣!」,提醒著我們並不孤單。 我們不是首位,也不是最後一位。 《詩篇》是人們禱告的歷史,是一種情感經歷的名錄,它在時間和空間上為我們提供事物背景,以了解深深影響著我們的事物。
二、《詩篇》向我們展示如何為教會的生命禱告
當我們用《詩篇》禱告時,我們也正在為教會的生命禱告。 美國安布羅斯大學校長戈登·史密斯(Gordon T.Smith)寫道:
「《詩篇》並不是給個人的禱告,而是以色列和耶穌的子民以及教會的禱告書。 這些都是給教會的禱告,因此在我們禱告時,我們也正在與世世代代神的子民一起禱告。」
當我們不知如何禱告時,《詩篇》就是我們的錨點。 透過以《詩篇》禱告融入我們的個人和群體禱告生活中,我們能夠與神的子民在這數千年來,大家一起為了充分地與神同在這夢寐以求的生活的禱告聯繫在一起。
三、《詩篇》告訴我們神是誰
儘管《詩篇》展示了人類坦蕩蕩地表達了語言、音樂、與神學的經歷過程,它還指導我們理解神的個性。《詩篇》的話語給我們提供了一種語言,用以表達對神的難以理解事物。
「他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山寨」(詩 91)
「他從灰塵裡抬舉貧寒人」(詩 113)
「地的深處在他手中」(詩 95)
「因為耶和華聽了我哀哭的聲音。」(詩 6)
當我們花時間閱讀《詩篇》時,我們正在學習如何深入地探索神是誰。 它是我們靈性語言的書庫。 它向我們展示如何談論希望、痛失、悲傷、勝利、愛、與失敗,但除此之外,《詩篇》還向我們展示如何呼召眾生之神。
撰寫: Geoff Gentry
攝影: Bryan Ye-Chung 及 Ophelia 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