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勇氣與韌力

在世界的混亂中依靠神。
我們張望世界,會看見各種不確定和混亂。混亂可能有不同的形式,我們用一分鐘時間瀏覽社交媒體,就已經能看見朋友的痛苦故事,也會看見世界上的痛苦,甚至是不值得的人竟然成功。這些聲音都在細說:「可能神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如果我們容讓自己忘記神的主權,世界就會變成一個更可怕的地方。
可是,耶穌卻邀請我們進入另一個現實。
就算世界一片混亂,我們仍然可以活在神的能力中,這就是勇氣。從聖經故事可見,世界是有痛苦和不公義的,但這些問題卻指向一個更偉大的盼望;就算身邊有無數值得恐懼的理由,神仍然會使我們茁壯成長。
保羅和西拉被囚的故事(徒16:16-40),是聖經中勇氣與韌力的上佳例子。含冤被囚的保羅和西拉,選擇讚美神,而不是哀歎他們不公義的悲慘處境。
「約在半夜,保羅和西拉正在禱告,唱詩讚美神,眾囚犯也側耳聽著。」(徒16:25)
我們怎樣塑造思想來對抗恐懼?這裡有一個方法,就像保羅和西拉一樣,我們可以敬拜。我們唱歌(或繪畫、寫作、雕刻)時,可以對抗身邊各種否定神主權的聲音。在苦難中唱詩讚美,的確需要勇氣;我們也有可能要面對失望和拒絕。不過想像一下,保羅和西拉在獄中歌唱的是甚麼?是歌頌神將以色列人從埃及為奴之地拯救出來嗎?是歌頌十字架上的耶穌嗎?他們歌唱的時候,被囚的現實變得愈來愈渺小,神國度的現實則愈來愈偉大。
面對試探和對立的時候,我們可以唱甚麼?
韌力與勇氣息息相關,人們有勇氣挑戰世界的混亂,就會生出韌力──以平靜的態度與混亂共存。就在那個牢獄中,地大震動,使保羅和西拉重獲自由。
「獄警一醒,看見監門全開,以為囚犯已經逃走,就拔刀要自殺。保羅大聲呼叫:『不要傷害自己!我們都在這裏。』」(徒16:27-28)
保羅和西拉沒有離開苦難,雖然他們完全有能力這樣做;不過他們留在那裡,保住了獄警的性命。
我們有時會忍不住想離開,忽略或無視身邊人的痛苦。世界教導我們要抓住機會,尋求安慰;在我們的文化中,不適的感覺更似乎成為道德上的惡,使我們每年投入數十億元對抗。
離開牢獄並不困難,但決心留在那裡的能力,就是韌力。耶穌的一生和死亡,使保羅和西拉確信,他們可以安然留在牢獄中;耶穌任由世界的混亂控制自己,所以他們也會如此。他們的勇氣和韌力,是來自對神的信靠──不僅相信神會拯救他們,更相信神會拯救和更新他們在路上遇到的一切。
這個真是好消息!我們可以挑戰世界的混亂,並安然留在其中。我們默想這個弔詭說法的時候,會更接近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心意──那是勇氣和韌力的終極表達。
撰寫:Matt Hayashida
攝影:Inés Álvarez Fdez, Annie Spratt
翻譯:Rita Po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