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靈性靜觀

「所以,凡聽了我這些話又去做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風吹,雨打,水沖,撞擊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馬太福音7章24-25節)
忙碌的生活,漸漸編織成我們的日常。我們被數之不盡的事務淹沒,而為了適應,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尋找模式和熟悉事物帶來的安全感。從睜眼到閉眼之間,轉變發生得很快,彷彿一眨眼就完結了。人不一定能感受到時間流逝,我們雖然身在其中,心思有卻時已轉到下一件事。盡情生活可能會使人覺得疲乏,而消除這份感覺的方法就是開始操練和踐行,幫助我們做事時有意識地放慢腳步。
靈性疲乏不堪的時候,我們也需要同樣的解決方法。日子會變得充實,在靈性上站穩當下也會變得容易,就像時間眨眼過去一樣;這時,我們甚至會更加依賴熟悉的模式所帶來的安慰。靈性操練和踐行,使我們更有能力活在當下。我想起馬太福音7章,聰明人和無知的人蓋房子的比喻。聰明人將房子蓋在磐石上,以磐石為根基,使他的房子不怕風吹雨打,完好無缺;無知的人卻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風雨來到的時候,房子就倒塌了。
靈性操練就是我們的根基,如聰明人蓋房子那樣,我們每天踐行這些操練,能為生命建立穩固的根基。靜觀的踐行幫助我們在混亂中暫停,而且變得更有意識。建立靜觀的節奏,我們會感到平靜和穩定,並得著支持,走過節奏混亂的日子。營營役役的生活使人感到耗盡,這樣的根基能保護已經蓋好的一切。
禱告、敬拜、讀經和默想,都是健康的節奏,能成為喧囂混亂中的錨。這些踐行不是待辦清單上的事項,而是在旋風飛快、空氣混濁的世界中,我們可以呼吸的新鮮空氣。這些踐行是繫繩的一端,使我們站穩陣腳,帶我們回到真理的安慰中。
靈性靜觀不只是關於操練,而是關於臨在──我們臨在的時候,就能腳踏實地和專注當下,更加留意到神的臨在。在安靜默想的時刻,我們放慢腳步,在各種情況中,經歷在創造主陪伴的休息。我們感受到神的臨在,對待事物的態度就會植根在神美善的土壤中──感恩、信實、愛心、憐憫、忍耐,都會在我們裡面發芽生長。日常生活所建立的習慣會在我們裡面創造新的可能,幫助我們敞開心扉,經歷神在我們裡面和藉著我們所作的行動。聰明人在暴風雨前的平靜時建立好根基,就能夠抵受風吹雨打。
在靈性上活在當下,我們能抓緊神性情的真理和神話語的應許。我們身處的世界,可能會無休止、急切和匆忙旋轉,鼓勵我們行動而不是存在。可是,無論躁動還是平靜,神總是與我們同在,不會變改。「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列國中受尊崇,在全地也受尊崇。」(詩46:10)如果我們真正平靜和休息,就能真正認識神和神對我們生命那份信實的愛的力量。這些真理不是緊急應變計劃,而是可以完全融入我們身份深處的真理,永遠不會動搖。
撰寫:Mary Taylor
圖畫:Paul Blenkhorn
翻譯:Rita Po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