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器喻我們的生命

「在生活感覺特別平凡或令人失望的時候,很難不去一睹別人的生活——那些看起來如此光鮮的生活——並想知道我們是否在與上帝同行的過程中遺漏了什麼。」
在聖經裏,我們的生命被描述為瓦器。 這不一定是一個理想的形象—我們並不渴望成為如此世俗和平凡的東西。 瓦器可能十分無聊並且很容易破碎。 可我不希望我的生活如此平淡無奇。 我不想變得脆弱。 如果我正在編寫自己的生活腳本,我希望它會更炫酷、更整潔,並隨時準備好可以分享上 Instagram 或推特給所有人欣賞。
在社交媒體上瀏覽每個人生活的精彩片段,創造了一個環境趨勢,在這個環境中,我們很容易認為我們追求耶穌的旅程應該是輕鬆而充滿冒險的(至少如果我們做得對的話)。 在生活感覺特別平凡或令人失望的時候,很難不去一睹別人的生活——那些看起來如此光鮮的生活——並想知道我們是否在與神同行的過程中遺漏了什麼。 儘管如此,我們必須繼續致力於生活。
這就是為什麼我喜歡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的方式。 似乎把這一切都並不在他的「雷達」之上。 他不會試圖將「對比度」一直推至最左邊,或是選擇最好的「濾鏡」,又或者「裁掉」因跟隨耶穌而產生的掙扎。 事實上,他特意分享了他的艱辛經歷: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為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 神,不是出於我們。我們處處受困,卻不被捆住;內心困擾,卻沒有絕望;遭受迫害,卻不被撇棄;擊倒在地,卻不致滅亡。我們身上常帶着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在我們身上顯明。」《哥林多後書 4:7-10》
在閱讀保羅的話時,我們很明確地知道他與耶穌同行並不常常是像一場引人入勝的戲劇。 我經常會很想把保羅的事工細化到只有他最突出和成功的部分,而忽略了考慮他的日常生活現實。 想像一下在牢房裡閒逛的焦慮和無聊。 想像一下被毆打和遇海難時的身體生理需求。
他這般忠誠的生活會有危險嗎?會的。
困難嗎?是的。
重要嗎? 非常非常重要。
但它總是光榮的嗎?
可以立刻獲得獎勵嗎?
備受推崇或值得上傳到Instagram嗎? 顯然不是。
事實上,當我們閱讀前篇一章節(哥林多後書 3)時,我們其實正在閱讀保羅與以前的朋友和徒弟的對話,他們都背棄了他,並轉而支持更熟練的溝通者。 想像一下這給保羅造成的痛苦,以犧牲你的安全為代價把你的心全部傾注到一個群體,結果卻被拋棄並丟棄在充滿着最新的網紅和引領潮流的節目的城市裡。
保羅對耶穌的忠誠使他到了需要在他以前的朋友面前捍衛自己名譽的地步。 我曾經用一個屬靈的父親責備他的孩子的語氣讀這段話。 在經歷了自己的掙扎時與耶穌同行後,我也彷彿聽到了一種深刻的、感受身同的心碎。
從一開始,失望、掙扎和雙方那戲劇性的關係就已經成為基督徒生活的一部分。很多時候,在我們試圖讓自己或自己的信仰變得有吸引力,我們努力地裝作一切的艱難辛並不存在。 如果保羅在他的信仰道路上都經歷了失敗,那麼為什麼我的生活、或工作可以避免得到?
跟隨耶穌意味著我們將會變得心碎,我們(跟隨耶穌)所做的可能會在天堂的一邊變得無用。但那些種種的失望並不能否定我們信仰。 我們知道失望並不是保羅或耶穌故事的結局。 神的手從未離開保羅,他的試煉把神的群體擴大至外邦人那裏。 耶穌的那些風雨不改的朋友成為勇敢的門徒,他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把祂的故事傳播到世界各地。
在我們樸素平凡的生活中,信仰就像是緊握著耶穌的盼望。我們需要在我們生活中那些極為平凡的時刻,而不是在那經我們修剪過而看為美的「基督教」當中,看到耶穌賜予的盼望。
我們需要在感到失敗的時刻看到耶穌的盼望。
當生活變得美好,在我們的社交媒體上滿滿都是「讚好」的時候,我們可以很容易地能夠體驗和宣揚神的好。 但令人信服的見證取決於我們如何處理平凡的一切。 當我們妥當地處理我們的失敗時,好消息充斥在我們身上。 我們可以優雅地體驗生活中的那些平凡時刻嗎? 即使我們失敗了,我們還能以希望超越希望嗎? 在我們的生活感覺像瓦器的日子裡,我們不能忘記神使用祂的手塑造了我們。 作為人類,我們是為今生而生的。 我們有角色要扮演,會有夢想,會有希望,會有故事要講,會有救贖的歌曲要頌唱。
撰寫:Ashley E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