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的規律—關於靜默與獨處 | 《路加福音 5 : 16》

「一個好的旅程,源於我們肯了解自己的方位,並願意作出其他嘗試。」— 美國神學作家理查德·羅爾 (Richard Rohr)
試想像您每天環遊世界的聲音,然後考量一下聲音的對話:當您在人群中行走時,街上車輛發出的聲音彷彿在對比着的人們擾嚷的交談。 與親人交談時會分享到的歡笑和快樂的消息,就像春風吹過樹林般。
我們生活在一種對話中,那就是人類與世界之間的對話。 一種遠於人類存在以前已經出現的對話,並將在我們最後一口呼吸後仍然會長久地持續着。 此對話必定具有廣大無邊的比重和深度。
然而在我們這個日益相互聯繫的世界中,我們可能會發現,我們的耳朵難以聆聽這種廣大無邊的對話。 而我們必須學習如何聆聽。
……
作為人類的旅途並不容易。 通常我們會被最吵耳的噪音,最刺激的時刻,以及每天的匆忙衝刺所吸引。 我們錯過了靜默與獨處這份美麗的禮物。
耶穌便對此禮物很感興趣。
聖經描述「耶穌卻退到曠野去禱告。」 (路加福音5:16) 他經常把自己帶到孤立自己的地方(馬太福音14:13、約翰福音6:15、馬可福音1:35),便是他生活的節奏。
我們從實踐此規律中可以學到了很多東西,以及它可能如何促進人類生活的繁榮。 初時我們可能會發現靜默這禮物的作用不大,缺乏實質用處,甚至使人懷疑它影響力。 但是我們在觀看耶穌的故事時,我們從他靜默與獨處的節奏旅途中,學會了聆聽。
我們學會如何聆聽我們周圍的創造深度。
我們學會從中找到意會理解及意識認知。
我們學會聆聽世界上聞所未聞的聲音。
我們學會找到自己靈魂的安靜聲音。
我們會開始聽到我們所在廣大無邊的宇宙中的對話,並完全融入其中。
……
南韓畫家李禹煥在他的畫作系列《對話》中,討論了藝術家們在呼吸、筆觸和靜默之間的關係。 儘管看上去十分簡單,但據說禹煥的每道筆觸都伴隨著他緩慢而沉思的呼吸。 這種堅忍、創新的手法使繪畫同時帶來強烈的沉寂和繁華的力量。
這種現像就像於我們靜默與獨處的實踐。 儘管生理上我們仍然保持沉默及靜止,但我們還必須意識到,在這種靜止狀態下,我們亦正在與遭周那神的偉大力量進行對話。 這是神聖的特權。
考慮嘗試以下的節奏規律:
- 提早預定並付出您將會靜默的時間。 對於習慣於忙碌的生活節奏的人來說,即使是十分鐘的時間也可非常具有挑戰性。
- 遠離所有電子通訊設備,並保持身心健康。 為了您的身體健康,請安頓到舒適而能夠留意四周的位置。 為了您的精神健康,請暫時放下一天中持續不斷的思考以及您的待辦事項清單。
- 試作一個簡單的禱告或讚頌,以表達您在靜默時持開懷的心以及渴望與神接觸。 當您感覺自己的思維開始陷入忙碌的思路的時候,可慢慢地尋找及回到之前的感覺及心態。
- 當您完成的時候,請不要對您的日常時間規律作出大轉變。 僅僅練習和保持着便已足夠了。
撰寫: Tyler Zak
畫家: 李禹煥



